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听众朋友,你好。
天长日暖,旅游复苏。动物园是不少人出游的选择,在这里不仅能观看动物满足好奇心,在青草绿树间享受阳光微风,还能吃吃零食买买文创,可谓老少咸宜。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件事。
动物园在动物保护、自然科普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被称为“四不像”的麋鹿,是古人心中的瑞兽,在我国曾有广泛分布,也被养在皇家猎苑中。此后,由于栖息地的萎缩和人类的捕猎,麋鹿自然种群逐渐萎缩甚至消失。新中国成立后,一些麋鹿被引入我国,经过数十年的保护和研究,自然种群得以发展。现在,我国的麋鹿种群生活在北京南海子公园,以及湖北石首、江苏大丰等地的自然保护区里,回到了它们的祖先曾经生活的地方。
(资料图片)
(图源影像中国)一些物种虽然仍有野外种群,但由于现存数量极其稀少、野外生存条件改变等原因,繁殖非常困难,必须通过人为保护和干涉实现物种的保存,比如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熊猫。最近关注度很高的熊猫花花,以及同样生活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福菀,由于一些生理缺陷,在野外生活可能会非常艰辛。在这个意义上说,动物园为很多动物提供了庇护所。
动物园还是重要的科普场所。虽然如今媒介发达,但无论图片、视频还是虚拟现实,都无法替代观看动物的感受。看看它们的样子、行动,听听它们的声音,闻闻它们的味道,甚至以适当的方式和它们进行互动,是动物园提供给游客不可替代的体验。当然,随着生态意识和素养的提升,现在,越来越多人已经知道观看动物时要约束自己的行为。看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饲养员给大熊猫们喂食、收猫,让大家更了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看北京动物园萌兰院子里的新玩具、新景观,让“丰容”这个概念为更多人所知……可以说,在人们生态意识与生态素养的提升中,动物园也发挥着重要价值。
近年来,一些中小动物园的凋敝,引发不少关注与讨论。不少动物园存在经费短缺、人员短缺等客观困难,又陷入“吸引不来游客—收入减少—条件无法改善—更吸引不来游客”的恶性循环。有一位年逾八旬的“园长”叫罗应玖,他守护着的凤凰山森林公园动物园,生活着很多残疾或衰老的动物,罗应玖既是饲养员,又是售票员,还是兽医,同样面临资金困难。有些参观者、知情者把这类动物园的情况发在网上,带来了一定的关注和帮助。但仅靠网友自发很难解决长期问题,何况面临类似困境的动物园在三四线城市并不少见。动物园的“退出机制”尚需探索,面临困境的中小动物园有待帮助。
(图源网络)理想状态下,动物园应该为动物营造接近它们自然生存环境的圈养环境,这不仅能更好地保障动物的福利,也会为游客提供更丰富的科学知识。近些年来,一些动物园得到好评,是因为营造了更为“原生态”的环境。反之,一些动物园则因管理不到位、不科学等受到诟病。更多人走进动物园、关心动物,这是一件好事;整个社会动物保护意识的提升,也对动物园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世界在变化,动物园应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回应社会的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又该对动物园抱有怎样的期待,为它们提供怎样的支持?这些是需要长期研究与实践的课题,也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关注与关心。毕竟,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也是大自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这正是:
也有走兽成顶流,也有珍禽老病朽。
艰辛求索无尽时,爱惜更要虑长久。
(文 | 潘 达)
关键词:
热门推荐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