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锦囊香包、瓷刻木雕,还有太阳能风力发电梦想屋、避障机器人…… 5 月 27 日上午,长宁区劳动技术教育中心的小广场变成热闹的集市,来自长宁 30 余所学校的师生支摊设点,带来特色作品展示,并现场亮出各自的绝活儿,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欣赏。
广场上,十余顶帐篷组成一个大 U 字型的学生工坊,一系列精彩纷呈的劳动作品依次排开,一位身穿红色长裙的学生给自己戴上一顶红色尖顶的帽子,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她的衣服帽子虽不华丽甚至有些简陋,但细节设计感满满。帽子上写着 " 平安 " 两个粗黑毛笔字,还点缀着一朵斑斓的小花,两旁则装饰着彩色的长流苏,再看她身上鲜红的衣服也很注重细节设计,袖口领口裙摆饰有黄色花纹。原来这是长宁区威宁小学二年级学生张馨文制作的手工汉服,用材取自日常生活中可见的编织袋、不织布、扭扭棒、胶带等,既有创意又环保。服装饰品是很多师生喜欢的劳动创作主题。记者还看到北新泾第二小学三年级学生刘莘羽带来的 " 灵动的塑料袋 "" 绽放的纸杯 ",这些美轮美奂的裙子、包包、帽子都是她利用塑料袋、报纸、一次性纸杯等简单而又容易被忽略的材料,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和一双巧手制作而成,并展现在师生的眼前,可谓是一次生动的 " 变废为宝 " 实践。现场展示的作品从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制作到现代科技创意设计都囊括其中,不仅有女同学喜欢的扎染、陶艺、编织、刺绣、泥塑,还有男同学偏好的如船模、航天飞机、避障机器人、太阳能风力发电梦想屋制作,展现出长宁师生的奇思妙想和劳动热情。值得一提的是,非遗文化也在本次展示上大放光彩,现场有绣球、结艺编绳、安吉竹编、景泰蓝工艺画、中式盘口、扬州绒花等等。一针一线一笔一画,一刀一剪之间,传统非遗文化在学生们的亲手劳作中绽放出新的生命力。活动当天,几位非遗传承人也在现场展示传统非遗绝活儿。非遗海派绣球技艺传承人、上海市工艺美术师杨宁带来非遗海派绣球;来自静安区鲁庵印泥非遗传承人田非凡,通过颜料、制作过程展示,让大家了解了这一传统文化瑰宝。据了解,长宁各级各类学校均已开展劳动教育课程,通过传统工艺非遗项目让学生感受劳动创造文化的精髓。长宁区劳动技术教育中心更是以非遗项目作为载体,开展了 " 上海优秀传统文化守正创新——践行在长宁 " 项目,根据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学段四个学段教学目标和学生兴趣特点,精选四项蕴含海派文化、体现上海精神的非遗项目:中式服装盘扣制作技艺、木版水印、鲁庵印泥制作技艺、海派绣球,策划开展系列化体验传承活动,传承人亲身讲解,打造精品。非遗海派绣球传承人杨宁告诉记者,看到现场有学生进行她教授的绣球制作展示感到欣慰。长宁区劳技中心通过教学和展示,给孩子们提供了输入与输出的平台,将传统文化工艺变成孩子们可以看得到、摸得到的非遗作品,做到真正的非遗活态传承。
据悉,这是长宁区举办的第三届 " 学生劳动教育宣传周 " 活动,自活动启动以来,得到全区幼小中高四个阶段 59 所学校的积极响应和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前期通过专家评审,最终幼小初高各阶段有 40 位学生 10 位教师以及两组团队脱颖而出,并受邀来到当天的现场进行风采展示。在为期一个小时的展演中,非遗传承人和专业评委巡场指导评分,了解作品,最终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劳动教育作品展演既是创新的天地、实践的乐园,也是劳动教育的小窗口、大阵地。有家长表示," 这样的活动特别有意义,让我看到孩子做传统手工也能像学画画弹琴一样,认真投入,锻炼了他们坚持不懈的精神。"
来源:上海长宁
编辑:陈云峰
责任编辑:王蔚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关键词:
热门推荐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