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1、 《虐待儿童:全球性问题的中国式诠释》是在回顾国内外学术界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基于对北京城区独生子女家庭的经验调查和理论分析而写成的。
2、作为一个填补空白的探索性研究,作者采用质性研究中的“扎根理论”方法,在2004年和2005年对北京20个学龄儿童及其父母分别进行了两轮半结构式访谈,并与另外20个儿童分别进行了3个焦点小组讨论。
3、在分析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本研究采用社会文化的视角,构建了具有本土特点的社会文化——亲子关系的分析架构,以亲子之间的感情关系和权力关系为分析的起点,诠释中国儿童和父母各自对父母打孩子的解释,以及对“虐待儿童”的构和迷思,并分析儿童与父母/成人观点的异同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根源,建构有关虐待儿童的中国本土概念,同时探讨这个问题在中国没有引起广泛关注的原因。
4、 研究发现,中国儿童和父母对虐待儿童的理解明显不同于欧美国家对虐待儿童的界定,他们普遍认为,虐待儿童仅仅是恶意的、无缘无故的、经常的、造成严重身心伤害的暴力行为,亲生父母打孩子不是虐待儿童。
5、由于强调亲子之间的血缘亲情和虐待儿童的恶意性,儿童和父母对虐待儿童表现出“情感性建构”的认识倾向,以及中国文化“家庭本位”、“关系取向”的特征。
6、本研究特别重视儿童的视角,并发现儿童观点与父母观点的相似性多于差异性,表现了文化的认同和儿童对父母观点的内化;儿童观点不同于父母的方面,表现出儿童权利意识的增强和全球化的影响。
文章到此就分享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
热门推荐
最新资讯